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正在起草 | |
發布日期: 2015-10-17 11:31:00 作者: 管理員 點擊: 7257 | |
針對“東北振興戰略失敗”的說法,在8月31日的新聞發(fa)布會上,國家發(fa)改(gai)委秘書長李樸(pu)民表示“不同意(yi)”,并隨后(hou)列舉(ju)了(le)東北振(zhen)興戰略實(shi)施十多年來取得的階(jie)段性成果。
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di),眼下東北地(di)區經濟異常低(di)迷的狀(zhuang)況很令人擔憂(you),并引發熱議(yi)。
針對“東北振興戰略失敗”的說法,在8月31日的新(xin)聞發布會上(shang),國家(jia)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不同意”,并隨后列(lie)舉(ju)了東北(bei)振興(xing)戰略(lve)實施十多年來取(qu)得的階段性成果。
此外,他還(huan)透露(lu),國家發(fa)改委正會(hui)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全面振興東北地區(qu)等(deng)老工業基地的政(zheng)策文件。
東三省經濟數據堪憂
8月27日,在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舉辦的“國家智庫報告”之《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新書(shu)發布會上(shang),“東北問題(ti)”被重點提及(ji)。
中國(guo)社科(ke)院工業經濟(ji)研(yan)究(jiu)所工業運行研(yan)究(jiu)室主任原磊在會上(shang)指出,東(dong)北地區(qu)正面(mian)臨比較大(da)的(de)困(kun)難。從上(shang)半年全國(guo)各省(sheng)份的(de)表現來看,增速比較慢(man)的(de)省(sheng)份主要(yao)集(ji)中在東(dong)北地區(qu)。
當日發布的《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也表示,近(jin)幾(ji)個月來,東北部地(di)區工業增加值持續負增長,異常低迷的狀(zhuang)況(kuang)令人擔(dan)憂。
在8月31日國家(jia)發改委召(zhao)開的(de)新聞(wen)發布會上,李樸民(min)更為詳(xiang)細地闡述(shu)了這一現象:“去(qu)年以來,由于周(zhou)期(qi)性和(he)結構性因素的(de)影響(xiang),東(dong)北地區發展遇到了一些(xie)困(kun)難(nan)和(he)挑戰,經濟增速回落,部分行(xing)業(ye)和(he)企業(ye)生(sheng)產經營困(kun)難(nan),財政收支矛盾(dun)突出,引(yin)起社會各方面的(de)廣泛(fan)關(guan)注。”
他繼而給出數據:今年上半年,遼吉黑三省的GDP增速分別是2.6%、6.1%和5.1%,而全國的GDP增速則為7%,即東北三省的GDP增速全部低于全國水平。
事實上,這(zhe)一問題已經引起(qi)了國內外諸(zhu)多機構的關注。近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用“告(gao)急(ji)”來評(ping)述當前東北經濟的困境,國內學者關于“東北現象”的討論也(ye)在(zai)不斷增多。
《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指出,內生動(dong)力不足是(shi)振興東(dong)北(bei)的(de)最大(da)瓶頸。一(yi)是(shi)東(dong)北(bei)地區經(jing)濟增長(chang)依然主要(yao)依賴(lai)國家政策和投資;二(er)是(shi)政府(fu)干預過多,國有企業獨大(da)、民營企業疲弱等計劃(hua)經(jing)濟時(shi)期形成的(de)路徑依舊根(gen)深蒂固。
駁“東北(bei)振(zhen)興戰(zhan)略失(shi)敗”說(shuo)
自國家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已有12年,眼下不(bu)容樂觀的(de)經濟(ji)數據導致一些關于“東北振興戰略已然(ran)失敗”的(de)言論(lun)開始傳(chuan)出(chu)。
對此,李樸(pu)民的第一反應是“‘東(dong)北(bei)(bei)振(zhen)(zhen)興戰略失敗’這句(ju)話,我是不同意的”。恰恰相(xiang)反,他認為,近十(shi)多年來,東(dong)北(bei)(bei)振(zhen)(zhen)興取得了明顯成效和階(jie)段(duan)性成果,經濟發(fa)展(zhan)邁上新(xin)臺階(jie),裝備制造等(deng)(deng)優勢產業競爭力顯著提(ti)高,企業生產面(mian)貌(mao)大為改(gai)(gai)觀,現代農業發(fa)展(zhan)、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資源枯竭城市(shi)轉(zhuan)型(xing)、棚戶區改(gai)(gai)造等(deng)(deng)取得重要(yao)進展(zhan)。
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國發[2014]28號)。文件出臺后,國家發改委牽頭將文件提出的措施分解為76項重點任務,并配套實施139項東北振興重大(da)項目(mu)。
據統計,截至7月份,76項重點任務中,除15項常態化工作外,有20余項已基本落實,近30項取得重要進展;139項重大項目中,已竣工和在建項目80項,累計完成投資5676億元。
此外,東北地區25個條件成熟的城區老工業區已被納入到搬遷改造專項支持范圍。截至7月,共有142個項目獲得支持,總投資91.5億元,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3億元。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司長周(zhou)建平舉了這樣一個(ge)典(dian)型案例,“原來(lai)沈陽機床有三(san)個(ge)廠,搬到鐵西區(qu)以后,面積變化(hua)不大,但是產能翻了一番(fan),就是因為(wei)進行了工藝(yi)優化(hua)”。
他補充道(dao),盡管(guan)隨著全球經濟下行,東北地區(qu)經濟下行壓力比(bi)較大,上半年的(de)(de)一些指標(biao)在(zai)全國位居后五位。但是(shi),現在(zai)遇到的(de)(de)是(shi)發展中的(de)(de)問(wen)題,和十年前(qian)工人下崗、堵鐵路等(deng)問(wen)題,是(shi)截(jie)然不同的(de)(de)性質。
而且(qie),一些積極(ji)因素和(he)發(fa)展動力正(zheng)在積聚(ju)。李樸(pu)民(min)強調,與一季度(du)相比,今(jin)年上半年東北三省的經濟增(zeng)速(su)(su)分別出(chu)現回(hui)升,規模以上工業(ye)增(zeng)加值、固定資(zi)產投資(zi)、財(cai)政(zheng)收入增(zeng)速(su)(su)等指標均(jun)有所(suo)增(zeng)加或降幅收窄,總體開(kai)始向(xiang)好(hao)的方向(xiang)轉變。
“特別是東(dong)北地區的農(nong)業(ye)、服(fu)務業(ye)、就業(ye)、城鄉(xiang)居民(min)收入(ru)增長總體平穩(wen),干部群(qun)眾精神狀態(tai)和工作干勁明顯提升。”李樸民(min)說,“綜(zong)合判斷,預計東(dong)北三省(sheng)下半年經濟運行將緩中趨穩(wen),并有可能實(shi)現企(qi)穩(wen)向好。”
將出臺(tai)扶持政策
“要激活東北微觀經濟主體活力,關鍵還是要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讓東北老工業區真正擺脫歷史的發展路徑和沉重的負擔。” 《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2015)》如此建議。
李樸民透露:“按照黨中央、國務(wu)院(yuan)的(de)部(bu)署,我委正(zheng)在會同有關部(bu)門研究起草全面振興東北(bei)地(di)區等(deng)老工業基地(di)的(de)政策(ce)文件。”
“總書記7月份,總理4月份,分別到東北視察(cha),并召(zhao)開座談會,足以說明黨中(zhong)央、國務院(yuan)對(dui)東北振興高度重視。” 周建(jian)平分析,應(ying)該從三個維度來看(kan)這一問題的重要性。
首(shou)先,從(cong)歷史的維度來看,東北作(zuo)為中(zhong)國(guo)(guo)最(zui)早(zao)解放的,也是工業基(ji)礎最(zui)好的地區,形成了一大(da)批資源(yuan)、能源(yuan)、裝(zhuang)備(bei)制造和(he)(he)國(guo)(guo)防軍(jun)工等骨干(gan)企業,對我(wo)國(guo)(guo)的工業體(ti)系(xi)和(he)(he)整個國(guo)(guo)民經濟體(ti)系(xi)的建立貢獻巨大(da),可謂共(gong)和(he)(he)國(guo)(guo)的“長子”。
第(di)二,從現實(shi)的(de)維(wei)度(du)來(lai)看(kan),目前東北仍然(ran)有一批國寶級的(de)企業(ye),比如大(da)連造船、沈(shen)陽(yang)機(ji)床(chuang)、沈(shen)鼓、一重等,這些企業(ye)是支撐我(wo)國經濟發(fa)展(zhan)的(de)重要基礎,也(ye)是我(wo)國參與國際產(chan)能合作的(de)重要支撐。
最后,從發展的(de)(de)維度來看,東(dong)(dong)北的(de)(de)能(neng)源資源、環境(jing)承載、產(chan)業(ye)基(ji)礎、科教(jiao)人才等支(zhi)撐能(neng)力(li)(li)較強,特(te)別是工業(ye)基(ji)礎較好,有一(yi)大批(pi)熟練的(de)(de)、高素(su)質的(de)(de)產(chan)業(ye)工人。“大力(li)(li)支(zhi)持東(dong)(dong)北地區(qu)加快振興,將(jiang)會收到事半功倍的(de)(de)效(xiao)果,用(yong)現在(zai)網絡語言說(shuo)就是‘給(gei)點陽(yang)光就燦爛(lan)’。”他說(shuo)。
基(ji)于以(yi)上(shang)三個方面(mian)的考(kao)慮,周建(jian)平認為,很(hen)有必要盡(jin)快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支持東北振興發展。
他特別提到了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它過度依賴于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黑龍江尤為顯著,石油和煤炭就占了全省工業增加值的60%多,這(zhe)個結構顯然不太合理”。因此,下一步東北地區將會發展一些新興(xing)產業,包括(kuo)石墨新材料、機器(qi)人、生物制藥(yao)等。
“一個城市,如果有8——10個產業都能占據工業增加值的8%——10%,那它的(de)結構是(shi)最穩定的(de),也(ye)就是(shi)中國人(ren)俗話(hua)說(shuo)的(de)‘東方不亮西方亮’,這也(ye)是(shi)江浙一帶,包括珠江三角洲等地發(fa)展(zhan)得比較好的(de)原因。”周建平說(shuo)。 |
|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 |
|